首页 > 实用 > 简历模板 >黄河水文特性简介

黄河水文特性简介

时间:

关于黄河的资料简介水文特征黄河,世界第六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人称之为& ldquo母亲河& rdquo以下是范文全边肖主编的《黄河概论》。希望对你有用!

黄河简介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查哈西拉山的查曲、青海省北麓的卡里曲、兴苏海西部的岳谷纵列曲,呈& ldquo一些。字形。从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部流经中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故又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之为& ldquo母亲河& rdquo。每年会产生约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会流入大海,剩余的4亿吨会在黄河下游滞留多年,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的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受地理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制约,以地壳变化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力,以水文地质条件下自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为内力。在成为河流的历史进程中,运动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始于史前地质时期,并且在历史上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各种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是古黄河的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115万~ 10万年前)是古黄河的诞生和生长时期。在晚更新世(10万~ 10万年前),黄河形成了一个海洋水系。

在历史时期,黄河在平原的上中游地区发生了演变,其中一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1850年以前在磴口以下的内蒙古河套河段,主要分为两条支流,北支为主流,在阴山脚下叫吴佳河,南支现在叫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的吴佳河下游被阻断切断约15公里,南支成为主流,北支成为后桃灌区的退水通道。龙门-潼关河的摆动也很大。然而,这些河段的演变对黄河的发展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由海河变为北方的江淮。根据历史文献,黄河下游有1500多处决口和20多处主要改道。

黄河径流量ⅰ.实测年径流量

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复查和插值的基础上,陕西县实测年径流量计算为412亿立方米。1962年提出了《1919-1960年黄河干流主要河段水沙计算结果》,其中陕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场站实测年径流量472.4亿立方米。1975年,黄河委员会规划处编制黄河治理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实测年径流量,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量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实测年径流量469.8亿立方米。1982年,根据1920xx年7月至1980年6月的61年系列,三门峡站实测年流量为417.2亿立方米,花园口站为466.4亿立方米。

二、自然年流量

1975年,恢复了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实测年径流量。1920年7月至1975年6月,黄河灌溉用水量和大中型水库调蓄水量得到恢复。1976年提出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498.4亿立方米,花园口站天然年径流量559.2亿立方米。1986年,《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提出。根据黄河实际情况,对年径流系列进行了扩展,采用1920xx年7月至1980年6月的61年系列。通过还原,提出了黄河支流主要站的天然年径流成果,其中三门峡站503.8亿立方米,花园口站563.4亿立方米。

三、年径流特征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占总降水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但其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流径流量的2.1%,在中国七大河流中排名第四,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西起麦基,过积石山,至大峡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沁河分水岭线以南。主要是山区,植被良好,年平均降水量600 mm以上,年径流量100-200 mm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盆地北部,包头以北经过皋兰、海原、同心、定边,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 mm,年径流深小于10 mm,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在上述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 ~ 500 mm,年径流深度只有25 ~ 50 mm,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由于季风的影响,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很大。夏秋两季河水暴涨,容易泛滥。冬春两季水量很少,又缺水,所以全年径流分布很不均匀。7-10月汛期,干流和主要支流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0%,而每年3-6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0%-20%。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年变化也很不一样。花园口站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达938.66亿立方米(1964年7月~ 1965年6月),最小年径流量只有273.52亿立方米(1920年7月~ 1920年6月),最大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为3.4。黄河支流各站年径流量变化大于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一般为5 ~ 12,干旱地区中小支流甚至超过20。

龙门以上站年径流变异系数Cv值为0.22 ~ 0.23,龙门以下站Cv值略有增加。三门峡和花园口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4。黄河较大支流的Cv值相对较高,一般在0.4-0.5之间。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黄河流域年径流量具有持续枯水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长期持续的枯水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黄河携带着世界上最多的泥沙。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达16亿吨,年均含沙量37.8 kg/m3。一些砂质支流的峰值含沙量高达300-500 kg/m3,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集中在年汛期。黄河含沙量过高,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黄河洪水特点黄河上游洪水多发生在9月,主要来自兰州,兰州洪水主要来自贵德。由于降雨历时长、强度低,加上兰州以上植被较好,草地和沼泽对降雨滞留作用较强,导致黄河上游洪水波动平缓、历时长、洪峰低,洪水过程线短而肥。兰州站洪水平均历时40天,最长66天,最短22天。实测峰值流量一般为每秒4000 ~ 6000立方米。

龙羊峡至兰州的洪峰流量一般沿河流增大,尤其是在洮河、湟水等较大支流汇合后。但从兰州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由于黄河流经流域内最干旱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 ~ 300 mm,汛期补充水量很少,兰州以上遭遇洪水的机会很少。此外,宁蒙河套平原河道宽浅,调蓄功能强,灌溉用水量和河道损失较大。虽然流域面积增加了16万多平方公里,但洪峰流量和总洪量往往大大减少,一般可减少20%

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段。无论洪水大小,一般传播时间变化不大。从贵德到兰州大概1.5天,从兰州到河口镇大概10.5天。黄河上游洪水到达中下游,一般成为基本流量。

黄河上游洪水实测资料始于1933年洪水后,当时在兰州和包头设立了水文站。实测最大洪水发生在1946年。兰州站洪峰流量达到每秒5900立方米,15天总洪量65亿立方米。虽然1981年兰州站洪峰流量仅为5600立方米/秒,但在没有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围堰挡水的情况下,兰州站洪峰流量可达7090立方米/秒。据调查研究,上游地区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20xx年,兰州站洪峰流量达到每秒8600立方米。

黄河中游长度占河流总长度的22.1%,但流域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45.7%。支流众多,面积增长率为每公里285平方公里,是全河平均值的2.07倍。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暴雨区,也是黄河下游的主要洪水源区。

从三门峡到花园口,暴雨频繁而强烈。日暴雨量可达300 ~ 500 mm,降雨历时一般为2 ~ 3天,最长可达5 ~ 10天,暴雨面积一般为2 & mdash3万平方公里,最多4万平方公里。比如1982年7月底到8月初有一次暴雨,持续了5天。7月29日,暴雨中心石碣镇站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734 mm,5天降雨量超过200 mm的面积超过4.4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地区61%的面积是黄土高原,沟壑众多,支流众多,河流坡度陡峭。暴雨引发的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含沙量高的特点。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尤其是8月初。

一次洪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2 ~ 5天,最长为3 ~ 10天。洪水过程线多为急细,波动剧烈。中游干流各站大洪水洪峰流量为15000~20xx0立方米/秒。五堡站实测最大洪水为24000立方米每秒(1976年),龙门站为21000立方米每秒(1967年),三门峡站为220×立方米每秒(1933年)。龙门站洪水主要来自五宝,平均洪峰占62.8%,平均洪量占80% ~ 84%。三门峡站洪水主要来自龙门以上,平均洪峰占74.2%,平均洪量占75% ~ 77%。

龙门至潼关河段长128公里,河道宽3-19公里。滞洪削峰作用显著,龙门至洪峰一般可降低20%-30%。

黄土高原的特点是土壤疏松,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在暴雨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水土流失,导致中游洪水泛滥,携带大量泥沙。黄河年平均输沙量的89%来自中游,其中90%来自汛期,汛期主要来自几次高含沙洪水。比如1933年8月,山县站12天洪水占全年泥沙的50%左右。实测洪水最大含沙量龙门站为933 kg/m3,三门峡站为911 kg/m3。

黄河流域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气候干燥寒冷,最低气温一般在0℃以下,黄河很多河段冬季都要封冻。冰凌洪水,又称冰凌洪水,多形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至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及下游花园口至黄河人海口的河段。

黄河两段的共同特点是:河流坡度平缓,流速小,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纬度差异大;气温冷暖,冻河溯源,解冻开河自上而下。上游解冻开河,下游仍处于截流状态。从上游排出的冰水位于狭窄的河段,如万吉和卡卡沟。由于排水不畅,容易形成冰坝和冰塞,堵塞河道,导致上游水位急剧上升,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溃决。

冰洪的大小与槽蓄量和河道冰量有关,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凌汛洪峰流量沿途增大,与黄河下游汛期洪峰流量沿途减小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开河时,由于前期沿河道蓄水快速释放,流量被收集,逐级增加,导致沿河道凌峰流量增加。比如1972年凌汛时,黄河下游孙口站凌峰流量仅为627立方米/秒,洛口站迅速增至1270立方米/秒,利津站增至2230立方米/秒。

二是流量小,水位高。由于河流排水不畅或冰坝堵塞,河流上游水位迅速上升。1955年,利津站凌峰流量只有1960立方米每秒,但水位达到15.31米,比1958年的10400立方米每秒高1.55米。

黄河水资源1954年《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编制时,黄河干流水资源理论储量按落差4368米计算为2610万千瓦。龙羊峡至海口46级,利用落差2112米,总装机容量215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48亿千瓦时。

根据1979年全国水资源调查结果,黄河流域水资源理论储量4054.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552亿千瓦时,占全国水资源理论储量59221.8亿千瓦时的6%。黄河干流分布着73.3%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玛曲至青铜峡和河口镇至花园口,分别占干流的53.9%和32.1%。支流理论水资源储量1078.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944.5亿千瓦时,其中140条支流水资源储量超过1万千瓦,水资源超过50万千瓦的支流只有洮河、湟水、渭河三条。其他支流储量大多不足10万千瓦,开发条件也较差。

全流域可开发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0座,总装机容量2727.7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137.2亿千瓦时,占全国可开发水电资源的6.1%,居全国七大河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