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困难的群体。关注民生,对这一群体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保护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现状我区总人口40.5万人,残疾人总人口2.4万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城市人口1.3万人,农村人口1.1万人)。......

完善残疾人社保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困难的群体。关注民生,对这一群体进行具体的制度安排,保护他们的社会生活权益,是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现状

我区总人口40.5万人,残疾人总人口2.4万人,占总人口的5.9%(其中城市人口1.3万人,农村人口1.1万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包括7,563名身体残疾者(31%)、4,531名听力残疾者(18.7%)、580名言语残疾者(2%)、4,840名视觉残疾者(19.9%)、1,977名智力残疾者(8%)和2,420名精神残疾者(9%)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采取各种措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我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在生活和就业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了“扶、扶、带、扶”等多种形式,帮助563名残疾人脱贫。通过低保、五保供养和救助保障,城市特困残疾人全部享受低保,部分农村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改善。为保障和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全区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全面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对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求职创业实行更多优惠政策。

医疗方面,实施康复扶贫“三扶一赠”工程,为特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视力、行走、助听器,为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用药。不时组织专家医疗队到农村地区进行免费门诊和咨询。

在权益保护方面,开展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对残疾人经营收入给予税收优惠,推广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支持和鼓励法律服务机构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

二、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残疾人的生活保障仍以家庭支持和临时救济救助活动为主,缺乏制度保障。尽管有关方面大力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当一部分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但总的来说,直接依靠机构保障的残疾人仍然非常有限,特别是大量处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外围的城市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他们的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庭成员、邻里帮助、干部假期探访、党群帮助和对一些亲友的临时救济。由家庭平均收入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不能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和医疗的必要费用。

2.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一是由于上级补助资金有限,残疾人保障工作不能做到普惠优惠,部分地方自身财力不足。二是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依靠财政支出,处于政府承担的局面,阻碍了残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第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不视为独立保障项目。第四,康复设备、场所和训练有素的康复教练严重短缺。康复工作在城市不正常开展,在农村更是空白。第五,残疾人维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社会主动帮助残疾人还没有成为一种时尚。中国人有很强的组织意识和很强的家庭观念,深受传统“家国结构”观念的影响。遇到残疾,只能靠政府,靠自己,没有别的办法。社会上很多人忽视了这个社会群体的困难,对他们不够关心,甚至歧视。企业主动向残疾人捐赠的情况很少,个人捐赠的现象更少。

4.农村残疾人生活和社会保障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按人口比例,我区农村残疾人约11000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困难重重。一是取消农业税,基层乡镇组织实施残疾人社会救助的唯一资金来源消失。第二,残疾人往往是因病致残,因残贫,因穷病。我市四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农村贫困户,近40%的农村残疾人在高额医疗和社会费用的挤压下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第三,农村残疾儿童严重失学。第四,农村地区的严重残疾和多重残疾家庭的进一步边缘化。第五,农民工的伤害和残疾增加,增加了农村帮助残疾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