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扩大就业建设和谐区域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1.就业:民生与和谐的基础人的生存、衣食住行都是由经济支撑的,就业是人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也是人获得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就业,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充分就业,为所有有......

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地区的工作报告

1.就业:民生与和谐的基础

人的生存、衣食住行都是由经济支撑的,就业是人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途径,也是人获得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就业,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充分就业,为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工作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南充地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长期面临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放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落实各项再就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通过提供就业服务和培训,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自2019年以来,全市已帮助16.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19年下降0.4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距离构建和谐南充还有一段距离

当前和未来,我市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时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劳动力总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加快形成叠加,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交织在一起。所以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调查显示,今年有9.8万人需要就业和再就业,但只提供了3.7万个工作岗位。社会上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数量。我们城市也有大量的就业困难人群。目前我市有“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2.7万人。他们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很艰难。此外,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我们城市的和谐与稳定。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举措,就业再就业工作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今年“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建设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三、构建和谐南充:就业工作仍需加大创新力度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坚持以发展为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增长弹性高的中小企业,落实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扩大投资,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我市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和发展社区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鼓励下岗职工通过兼职、临时工、季节性和弹性工作实现就业。要推进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让更多人就业。

落实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首先,我们必须实施减税和减费政策。我们将继续加大税费减免和扶持政策的实施力度,支持企业招聘更多下岗职工,鼓励更多下岗职工求职创业。第二,我们必须克服政策执行中的困难。我市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情况较差,应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面。按照新政策要求,加快建立信贷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努力在扩大贷款规模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全面落实就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技能鉴定五项补贴政策。要增加就业资金的使用,弥补,再弥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政策的效益,提高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第四,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县级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就业资金,形成制度安排,确保资金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促进创业和就业。通过政策促进创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以创业为主要方向,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南充创业”大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政策、资金、服务来促进创业,为有创业志向和创业能力的人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个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乘数效应。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良好的创业促进环境。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降低其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SYB、思博创业培训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创业人才,提高创业能力。第三,培育和建设就业园区,让创业者有一个工作的舞台。第四,通过政策支持和后续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自身内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创业的扶持政策,全面推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减税、后续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方式,为创业者铺设更好服务保障的“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对政府官员和“零就业”家庭的结对帮扶,特别关注“4050”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和失业一年以上的“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要摸清就业困难人员的相关情况,逐一登记,实行“一人一卡”、“一户一档”,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帮扶活动。应采取底层安置、社会保障补贴、就业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至少一个现有的“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实现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的重要因素。必须部署和实施加强工人能力建设和职业培训的战略任务。抓住职业培训的“牛鼻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培养,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鼓励劳动者以技能实现就业,以技能稳定就业。

加强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面对企业、员工和人民,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就业服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中有群众,凡事为群众着想,工作上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按照“优质文明服务窗口”的要求,继续全面实施“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为求职者提供失业登记、就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并为用人单位提供“一次性通知”和“一套手续完备”的人才就业服务。同时,大力开展“一走五送”活动,向企业、社区和下岗职工家庭发送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应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投入,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构建从市到县、从县到街道、从重点社区互联互通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在重点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要统筹安排新增劳动力、大学生、复员军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应纳入整体就业计划。失业高校毕业生应进行失业登记,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介绍等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规范劳动管理,保障劳动安全,加强技能培训,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措施,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优质就业和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