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及对策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近年来,#着力引导从事小吃行业,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科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

近年来,#着力引导从事小吃行业,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克服薄弱环节,科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县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论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据调查,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农村人口18.057万人,劳动力10.3591万人。转移劳动力61460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9.3%,其中农民工42968人。当年新增农村劳动力6585人,占比10.7%。这表明农村劳动力仍在向非农产业转移。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布局。据初步统计,从县城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餐饮业,以经营小吃为主,占62.8%;工业建筑和交通占11.9%;其中25.3%是纯产业工人。全县从事一、二、三级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由1995年的71: 13.8: 15.2调整到现在的45.5: 14.8: 39.7。说明农村劳动力已经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和流向。外出务工人员中,受亲友影响、政府介绍、外出打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从流量分布来看,省外21598人,占35.1%;省外15845人,占25.8%;本市23926人,占38.9%;国外91人占0.2%。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州、闽南和各县(市、区)。4.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2004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9元,增长10%,其中人均非农收入和工资性收入288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9.4%。以经营小吃为主的农民劳动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和支撑点。同时,他们的农民工收入资金大部分回流老家,注入城镇新农村建设,以及投资入股建厂。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经验1。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出就业和就职的质量。2004年,该县共有2828人接受了培训,其中1230人参加了30个小吃培训班,以提高移徙工人的基本素质。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法律、安全、卫生和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适应劳动力发展的市场需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加强宣传发动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手段。2004年,依靠46个指导服务站和18个就业介绍窗口,6585人被周围人示范赶出山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就业或创业的典型,并将政策印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广大农民兄弟,使之家喻户晓。3.加强政府统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而且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去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措施,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福州、泉州共118家企业参与,创造就业岗位11291个。现场53家单位、5608人达成就业意向,72家企业与1418名求职者签订就业协议,成效显著。因此,必须做好政府协调与配合,打破城乡分割,确保政策、资金、组织、措施“四落实”,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康有序转移。4.深化配套制度改革是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保证。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缓解农民的后顾之忧,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保障。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见》、《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奠定了政策基础。因此,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使更多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进一步转移。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民工素质低。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该县劳动力中,19.8%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5.4%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4.8%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而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仍较低。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整体素质低与农民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直接相关,导致农民工基本从事零食行业、建筑行业和较低层次的服务业,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产业,极大地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劳动力市场并不完美。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然有强烈的外出工作愿望,但缺乏技能。相关部门农民工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和师资严重不足,岗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民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只是经过短期的简单培训就匆匆上路了,经营生存能力较弱。目前,政府(中介机构)组织的农民工比例很小,经亲友介绍后外出仍是劳务输出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号零食经营者外出都是盲目的,一听说效益好就涌向某个区域,造成市场区域饱和,互相挤压,影响经营效率;有些人对市场缺乏正确的判断,盲目投资,无法亏本回报。3.很难管理和监督。第一,行业监管难以到位。由于缺乏组织,农民外出打工自由散漫,给流出和流入地区的管理和监督带来很大困难。比如# #零食行业,有人不按规定和程序进行培训,不办理相关证照,或者随意接受和转让# #零食注册商标。同时,行业监管力不从心,难以有效监管原材料、质量和卫生。第二,维权难。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同程度的侵权骚扰事件时有发生,难以查处。比如境外零食主之间的无序竞争,“面子霸”的强势买卖,欺行霸市,侵犯合法经营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且还在上升。2004年,县小吃部收到了40多份当地业主的投诉,今年第一季度,有20多份这样的投诉。第三,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农民工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容易逃避计划生育,对两地计划生育部门的跟踪管理非常困难。由于户籍管理的限制,大部分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无法上学,不得不将子女安置在原户籍所在地,出现了“留守儿童”等新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有些甚至辍学,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就业和户籍存在歧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负面影响。4.传送载体的承载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即其流动取决于工资性收入的导向,工资性收入水平取决于吸纳劳动力载体的发展。一般来说,转移的目的地有三个:企业、小城镇和大中城市。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是减缓农村劳动力对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实现农民就地转移的有效载体。就# #而言,虽然近年来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经济总量仍然很小?与全省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整体水平相比,差距很大。2003年,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亿元,分别占GDP的45.1%和30.4%。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性不强;除了市区和夏茂、青州、青州镇发展相对较好外,其他集镇建设滞后,城镇功能不配套,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很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4.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我们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农民的素质不仅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因此,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农业人口非农化的根本方案,加强教育措施,提高劳动力素质。(1)改变宣传方式。大多数农民价值观陈旧,接受新事物的动力不足。单纯改变传统的宣传观念是很难的,强行改变不是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到效益。(2)夯实农村教育基础。大多数农村学生未来的出路不是去高校深造,而是去务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做好布局调整,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延长农村中学适龄青年的阅读时间,推迟他们的就业年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和速效手段。积极发展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和培训。就# #而言,当务之急是做好小吃工人系统全面的技能培训,宣传守法诚信经营,培养一批合格的文化技术工人。2.我们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业内部就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分工和促进农民就近本地向加工业、流通业等非农产业转移的捷径。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产业,而只是一个生产部门。农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内部环节被切断,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脱节。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不仅造成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而且使农业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局限于生产部门,大大降低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实际出发,立足竹业、牧业、茶业、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扩大和壮大三河食品、朱庆集团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将广大农民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实现种养、生产、供销、贸易、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部门的多渠道农村劳动力。要充分发挥小吃产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巩固其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主渠道的地位。3.我们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城市建设和二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对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增强转移载体的承载能力,吸收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 #而言,要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培育林业、金属和生物化学三大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金沙源、金谷工业园、高沙、青州等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尽快推动大牙木和明光公司的成立和生产,进而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立足独特区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型绿色工贸城市目标,做好与# #城区的联盟,主动连接南平与福州,以京福高速、205国道为轴线,拓展大城市区域,加快夏茂、青州、高沙等重点集镇发展,提升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要充分发挥“铁工集”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物流、餐饮等服务业,繁荣商业经济,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4.必须做好服务保障,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和支持,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的山区。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任务,制定和实施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组织服务体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应适当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有偿转包、出租、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前提条件。要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探索建立联系制度和发放联系卡,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要规范劳动力市场,彻底废除限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性政策,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待遇;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积极与流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严厉打击欺软怕硬、强买强卖的行为,帮助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行业协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加强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要做好劳动力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劳动力中介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快速准确提供劳动力信息,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转移。?

作者是# #市委常委# #县委书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