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方案政策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在三峡工程当前的“后移民时期”,定居致富、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已成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实施规划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主题,CPPCC县根据县委要求成立了专门调查组,通过实地考察、与群众座谈、听取汇报等形式......

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的政策调研报告

在三峡工程当前的“后移民时期”,定居致富、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已成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的实施规划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主题,CPPCC县根据县委要求成立了专门调查组,通过实地考察、与群众座谈、听取汇报等形式,全面调查了解了全县库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水库淹没。作为重庆库区搬迁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区县之一,我县水库淹没区涉及1个县城、11个乡镇62个村(居)414个社区。全县淹没耕地4.2万亩,房屋290.4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家,县级单位417个。蓄水175米后,我县长江水域面积70.62平方公里,水库岸线长359.25公里,涨落面积24.5平方公里。洪灾区主要集中在“一江四河”两岸,盛产脐橙和蔬菜的良田全部被淹,洪灾的主要物理指标占重庆库区洪灾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人员搬迁。根据《长江三峡库区奉节县洪水治理规划报告》和《重庆市政府关于调整三峡移民安置规划安置人数的批复》,全县计划安置人口129333人(其中农村居民62828人,城镇居民5095人,县城居民61410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60844人,各类房屋改造3017300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家到5月底,全县按计划有移民129333人,其中县外35585人;各类房屋改造补偿362.74万平方米;114家工矿企业搬迁。农村移民、城市移民搬迁安置、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施改造全部完成,新建移民城镇功能基本完善,运行正常。

(3)投资实施。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在我县安置资金643149.53万元,全县实际拨付安置资金633307.76万元,资金暂存9841.77万元;间接费用累计计划为418,183,500元,累计支出为414,895,600元,资金计划暂为3,287,900元。从支出结构来看,安置资金总体运行良好,但部分项目突出资金不足,尤其是城市拆迁、行政管理等费用,超出计划。

(4)移民后支持。上半年至上半年,项目支持主要从围绕移民稳定、特困移民救助、移民技能培训的生产经营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从7月1日起,对农村移民的移民后支持主要包括对人的直接补贴和项目支持。实施的具体政策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基金、库区基金、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非农救助)、移民养老保险、电子专项基金支持等。县域移民后资金每年约1.1亿,政策期限从20年不等。尽管如此,尚未形成完整的移民后支持政策体系。

二、我县三峡移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县三峡移民工作已经从大迁移走向大发展阶段,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a)人与土地的矛盾突出了重返贫困的问题。全县就地安置农村移民6927人。人均耕地只有0.174亩,比安置前少了0.416亩。50个社区仍有5538人人均耕地不足0.3亩,大部分安置用地是高海拔、大坡度、低成熟度、质量差的“三流”(流水、流水、跑肥)田。土壤差,设施落后据县农业调整队测算,三峡二期蓄水后,移民人均农业收入下降800-1000元,降幅巨大。这些移民过去大多生活在“一江四河”两岸被淹的山谷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交通便利,水源便利。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每亩收入3000多元,占去了时间、地点、人的优势,县城农村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搬迁后,耕作条件艰苦,农业收入锐减,新的收入渠道没有培育出来,生活失去了保障,部分移民成为新的当地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