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法律服务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法律服务行业是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国家司法考试的总称。构建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党中央、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大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安排,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和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社......

陇南市关于法律服务业调研报告法律服务行业是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国家司法考试的总称。构建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党中央、省委从推进法制建设的大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安排,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制度安排。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和国家司法考试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在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为陇南法治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促进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科学发展,陇南市司法局现将陇南法律服务业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陇南法律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加强,陇南法律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

(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陇南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的频繁、社会事务冲突的增多和法律帮助需求的增加,陇南法律服务业应运而生。据《陇南司法行政志》记载,1981年,随着武都区县司法局的设立,武都区县相继设立了法律顾问处、公证处,隶属于司法局,实现了法律服务机构从无到有的发展。1985年,武都区县法律顾问处更名为律师事务所。到XX年,陇南律师协会成立,成为陇南法律服务业发展的里程碑。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法律服务队伍由弱变强,服务范围由小到大。特别是近年来,法律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二)近年来,陇南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

1、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陇南已初步建立起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组成的法律服务体系。市县法律服务单位包括10个公证处、10个法律援助中心和19家律师事务所。在城镇和乡村有195个司法办公室(负责基层法律服务职能),一些乡村定居点有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市建立了6个一站式便捷法律援助大厅。全市19家律师事务所共有执业律师118名,实习律师35名,律师助理29名;10个公证处有12名公证员和10名助理公证员;195个乡镇司法所有380多名法律服务工作者(负基层法律服务职能);10个市县法律援助中心有15名专职人员;全市注册司法鉴定机构2家,评估师12名。

2.法律服务网络分布在市、县、乡、村四个层面,业务量快速增长。在XX,律师共办理案件2399件,近三年保持16%左右的增长速度。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39件,受援人数2056人,近三年同比增长15%左右。公证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答公证法律咨询3200余件,向异地当事人发送公证书91份,向银行提供存款询证函127份。共办理公证事项1993件,其中国内公证事项1815件;涉外公证案件178件。司法鉴定共受理案件75件,近三年来案件数量稳步略有增加。

3.各种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陇南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先后建立了法律服务单位年度考核制度、从业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制度、登记考试制度、信访投诉调查制度、信用体系建设等。,从而规范法律服务行为。法律服务单位还先后建立了如实向社会表明身份、登记告知案件、监督办案质量、立卷归档、员工立卷归档、会见合作伙伴等制度。,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引导公证员、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信访接待,担任政府和行政村、居委会的法律顾问,促进依法行政和基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在XX,全市律师担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法律顾问437人,占25%。

二、陇南法律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发展布局不均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来说,创始人更喜欢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地区,而不是乡镇。人口少、经济发展慢的县只设立了分支机构,甚至出现了& ldquo没有律师的律师事务所。现象。我市19家律师事务所中,9家集中在武都区,3家在成县,2家在西河县,1家在康县、辉县、郯昌县、文县、礼县,1家在两当县。律师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法律援助、公证等资源因行政原因分配相对平均(不允许私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各县区各设一个。法律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律师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相对较好。然而,法律服务工作者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高、法律素质低、整体观念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法律服务的实际需要。

(二)服务领域狭窄,发展水平欠缺。由于陇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发达,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诉讼代理服务领域,非诉讼法律业务一般仅限于法律顾问业务,而其他非诉讼法律业务不够发达,参与项目示范等预防性法律事务不多。涉外法律事务很少。对于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缺乏先进的研究、新的经济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缺乏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行发展没有等级之分。仍然缺乏在行业中起主导作用、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律师事务所,即缺乏& ldquo龙头企业& rdquo。全市所有律所业务竞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缺乏高端法律服务,层次不清,没有明显特色。

(三)县司法局监管职能薄弱,法律服务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目前法律服务业的管理职能高度集中在地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没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所以& ldquo看不到就看不到。有上下两层皮肤& rdquo现象,管理有效性大大降低。目前的法律服务业由行业协会管理,行政事务由司法行政部门管理& ldquo双重组合& rdquo管理体制,因为没有县级行业协会,所以县级业务管理有差距。导致县级监督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不到位。所有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都是从事法律服务的中介组织。现在叫新社会组织,不是机关事业单位。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忽视了法律服务业应该追求的社会效益,导致& ldquo利益第一& rdquo倾向不好,行业弊病很多。在这里,很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利益和行业整体利益的统一,因此对办案质量的监督更为重要和紧迫。

第三,意见和建议

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业,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平衡法律服务资源布局,构建完整的法律服务体系。要争取法律服务机构覆盖全市所有县、镇、村(住宅区),在县区司法局打造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司法鉴定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捷法律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乡镇,依托司法机关搭建方便接待法律服务的平台,让乡镇人民及时得到法律服务。在村(居)内打造独具特色的司法行政工作室(站),将法律服务功能延伸到基层和群众。建立健全覆盖县、村三级的法律服务组织,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人员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律师,公证员等。随着法律专业知识的丰富,高等法律服务机构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法律服务。在资金方面,要增加中央政府的政法转移支付,为高等法律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合理收取服务费,实现自负盈亏,减轻财务负担。

(二)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改进法律服务方式。第一,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分级培训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法律服务单位、法律服务单位和基层司法机关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制度,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行业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体系,综合运用教育、纪律、法制等手段,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以社会效益为重,自觉抵制& ldquo利益第一& rdquo不良倾向,摆脱行业顽疾。依法办案,诚信服务,让法律服务团队真正成为遵纪守法、恪守社会公德的楷模。三是积极引导法律服务人员树立大局观念,参与信访、化解矛盾纠纷、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陇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加强对法律服务市场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指导,加强教育和整改。重点整治法律服务人员执业活动中损害当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法律严肃性的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法律服务业的社会公信力。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公示制度、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责任赔偿和不良执业登记制度,大力推进挂牌服务和服务承诺,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评级评估体系和信用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及时披露法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相关信用信息,为社会各界查询法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服务。扩大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将法律服务业的设立变更、人员登记考试、监督处罚等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职能下放给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允许成立县级行业协会,强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服务业的业务管理职能。贯彻实施《律师法》、《公证法》,进一步理顺法律服务单位与公安法家的关系,保障律师和公证员合法权益的落实,调动法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法律服务业自身业务的宣传,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树立法律服务业的良好形象。

(四)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新领域,扩大法律服务规模。鼓励和引导法律服务单位积极探索非诉讼法律业务、涉外法律服务等高端法律服务。打造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品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积极开展& ldquo直通车法律服务& rdquo活动,通过培训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确保活动多样化、参与力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引导法律服务人员为基层、农村、社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积极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为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决策和行政提供法律服务,推进政府依法行政。鼓励法律服务业积极引进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和聚集人才,为法律服务业做大做强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