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示范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一、咸丰县社会经济概况咸丰位于湖北西南边陲,在鄂、渝、湘、黔交界处,属& ldquo老的、年轻的、边缘的、多山的、贫穷的& rdquo县城,号称湖北西门;在古代,& ldquo楚苏平汉镇京南雄镇;名声。全县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十六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范文

一、咸丰县社会经济概况

咸丰位于湖北西南边陲,在鄂、渝、湘、黔交界处,属& ldquo老的、年轻的、边缘的、多山的、贫穷的& rdquo县城,号称湖北西门;在古代,& ldquo楚苏平汉镇京南雄镇;名声。全县面积255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5个村,总人口36.48万人。十六个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占总人口的67.6%。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47.5%。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13种矿产。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在我县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内容丰富、基础雄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戏、甘兰吊脚楼建筑技艺、刺绣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县各族人民的骄傲,也是鼓励和支持全县人民努力进取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有效保护和利用好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通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县文化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 得到了县乡两级各部门的充分配合和配合,保护工作迅速起步,全面展开。 全县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成就

(1)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6月XX日,我县正式启动& ldquo非遗产& rdquo普查工作中,县文体局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普查方案》。在当年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县文体局对普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 ldquo非遗产& rdquo保护由文体局牵头,文化馆和文化管理处为主要责任机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参与配合。同时,普查工作也被纳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年度目标合同管理。为了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文体局购置了电脑、桌椅,并派人到武汉购置摄影、录像、录音等设备。为了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文体局召开了乡镇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剧团、文化管理处等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会议,认真组织研究了国家、省、州三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和通知,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和& ldquo非遗产& rdquo普查任务、要求和普查操作的系统培训为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XX年7月起,县文体局派出精英人员(主要涉及音乐、舞蹈、摄影、写作等。)组建专班,先从清平镇开始普查工作。截至2019年底,清平、鲍忠、霍龙、尖山、小村、大路坝、朝阳、黄金东、高栏山、丁寨、甲玛其、丁寨等11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已经完成,调查工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组。在整个普查过程中,特长生克服了资金少、交通工具不足、工作困难、生活不习惯等实际困难。,爬山涉水,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到处寻找民间艺术家。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传承人进行了深入调查,利用现代设备和照相机、摄像机、采访机等人工手段,对普查中发现的民歌、民间文学和各种民间技艺进行了详细记录,掌握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料。对于这些数据,普查人员也各司其职,一边普查,一边整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普查涉及项目45个,确认县级名录32个以上,整理文字资料50多万字,拍摄照片1400多张,刻录光盘40多张,录制dvd光盘20多张,登记民间艺人300多名,新收集民歌200多首,录制小调30多首,发现民间故事、谚语100多首。新发现的民间舞蹈《冲击大地》中有小村庄;,尖山& ldquo长凳拳击& rdquo;民间艺术& ldquo三人才板& rdquo民俗有活龙& ldquo划亮& rdquo还收藏了吊脚建筑、扎酒、油茶汤、绣花鞋、神豆腐等技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县民间艺术档案信息库,为县级目录的建立做好了准备。

(2)& ldquo;非遗产& rdquo普查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

我们县正在实施& ldquo非遗产& rdquo在保护过程中,要认真进行普查,积极申报。XX年5月,我们在省工商部门注册了南戏、盘碟、板凳龙三种民间艺术,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受理,使我县三大重点民族文化艺术进入法律保护程序,抢占了保护机遇和制高点。在申请泉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过程中,我县精心筛选了南戏和碟盘两个项目,组织专题班准备申请材料,制作了电视申请专题片、光盘数据盘等辅助材料。虽然重复了几次,但我县每次提交的材料都是及时准确的,有力地支持了泉州市申请工作的开展。XX年7月,我县南戏和盘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我县南戏被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19年,我们将吊脚楼的施工技术应用到国家和省级名单中;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 ldquo民间艺术之乡& rdquo2019年,我县朝阳寺镇被宣布为& ldquo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状;;县城里的乡镇也初步形成了& ldquo一乡一品& rdquo格局。

(3)& ldquo;非遗产& rdquo这次普查促进了我县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创作

围绕打造南戏艺术之乡的目标,我县全面加强南戏的保护和传承。XX年,县政府拨款20万元创作排练大型土家族历史剧《女儿村》,在年底泉州人大期间上演,获得各界一致好评。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并多次在县城举办& ldquo三个人& rdquo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表演、唢呐比赛、农村民族文化艺术节等。增加& ldquo湖北省苗寨第一村&现状:关坝村苗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努力创造土家族摆手舞、草柄龙、牛虎斗等优秀民间艺术,成功举办了& ldquo关坝民俗文化节;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

(4).& ldquo非遗产& rdquo人口普查促进了民间文艺活动的广泛发展

& ldquo非遗产& rdquo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普查工作,组织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 ldquo非遗产& rdquo保护和普查工作。自XX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召开四届& ldquo中国先锋梨树文化节;南戏、盘碟、板凳龙、唢呐、哭嫁歌、草巴龙等民间艺术多次登台,打造了民族文化品牌。XX年,霍龙坪乡举办了全县第一届农村民间文化艺术节。XX年9月,高栏山镇举办了全县第二届民间文化艺术节,在XX年,我县举办了第三届& ldquo三个人& rdquo彩排。XX年10月,霍隆平乡举行了全国民歌之王称号的角逐。2019年11月,我县举办了全县民歌大赛。这些活动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普查工作的深入发展。

(5).& ldquo非遗产& rdquo人口普查促进了对优秀民间艺术家的有效保护

目前,我县有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3名国家级传承人& ldquo民间艺术大师& rdquo县级优秀民间艺人12人。保护措施方面,我们首先在XX &ldquo举行全县;三个人& rdquo彩排之际,要求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全县首批12位优秀民间艺人,县政府每年给每人补助800元;二是抢救机遇,申报省级、国家级民间艺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李时周、周、干龙舟、李;第三,通过举办唢呐比赛、民歌比赛、梨树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多种活动,为广大民间艺人创造了一个展示技艺、获奖的舞台;四是创办于我国文联创办的《唐雅》杂志和文化中心& ldquo风景是弯曲的。文学网站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加强了对民间艺术家的宣传。第五,以农村、社区、社团、学校为载体,建立民歌、南戏基地,进一步发展& ldquo民谣和南戏走进校园& rdquo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确保民族民间艺术特技的传人,代代相传。

(6)& ldquo;非遗产& rdquo人口普查促进了民间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第一,加强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文学杂志《唐雅》创办于XX年,已出版12期。他编辑出版了《咸丰民间故事》、《民间对联》、《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谚语》、《民歌》等五部集成作品。第二,要求县政府设立全县范围的国家文学创作奖励基金,有效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近年来,我县文艺工作者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如《蓝调的距离》;他创作了《乡村阳台》等120多篇散文和诗歌,其中散文集《城乡结合部》获得全国& ldquo五个一& rdquo工程奖。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部门的支持,社会的积极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五个包容& rdquo政策。先后召开了一次县委常委会议,两次政府常务会议,一次现场办公会议。听取了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遗产普查的汇报,研究解决了文化部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过去的三年里,发布了10多份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时,已拨款2万元购置普查设备,15万元开展& ldquo遗产申请& rdquo工作,1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协调宗教事务局争取资金10万元建设南居“女儿村”,8万元编辑出版咸丰民间器乐等文化系列,每年2万元搭建唐雅文学平台,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文化部门保护工作资金紧张的现实问题。县乡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参与支持举办县域各类文化活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真诚支持并积极参与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实现全国遗产普查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普查工作中,我县文化部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刻不容缓地统一起来,因地制宜,分类别类,即不搞& ldquo全面& rdquo,并注意重点和一般的基本统一。无论是进行普查还是组织具体的保护活动,我们县的文化部门根据不同的层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发现、早建立、早抢救、早归档。调查和保护珍贵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规范文字书写,规范故事片应用,规范照片配置,数字化档案。对于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争取有录音、录像、照片和吉祥文字资料。此外,我们县开展的所有文化活动都是通过救援和保护进行的。这样既挖掘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又确立了保护的重点,使宝贵的优秀民族文化在经常性的保护工作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合理的利用。

第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

虽然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经告一段落,但只是阶段性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做好检查和填补空白,努力做到全面、细致、深入。

认真整理普查资料,着手制定《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撰写各类艺术门类的个人资料,建立艺术传承人档案,建立咸丰县民间艺人档案信息库。

(二)完成民间艺术融合与文化遗产系列的编纂工作

组织专题班,广泛收集资料,批量印刷出版《先锋民族舞集》、《先锋民俗》等重大集成。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的编写出版,主要是对已经形成或正式出版的图书进行登记,组织力量选择重点编写出版批次。

(3)突出重点,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我们已经将南戏、楼板、吊脚楼的保护名单申报到国家和省一级。下一步,我们将在广泛咨询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筛选项目,争取在我县有更多的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单。

(四)开展民俗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村落的命名活动

积极支持各乡(区)、村结合实际提炼1-2种地方特色文化,并加紧为其创造、精心完善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地方特色文化更加生动、更具影响力。尽快制定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文化村的评选规则,广泛开展命名活动。到今年年底,首批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文化村将命名。

加强对民间艺术家的保护,加强民间艺术保护队伍

积极向国家和省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优秀的县级民间艺人按艺术门类各评选2-3名。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与民族事务局联合举办民间艺术大师和艺术家座谈会,指导和督促民间艺术家制定传承民间艺术的工作规划,加快培养青年艺术家,鼓励他们定期组织演出。今年下半年,力争评选出第二批县级优秀民间艺人。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组建民间艺术团体,对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登记,并适时命名和奖励。每年举办3-5次民间艺术培训班。请遵循县内著名老民间艺人的指导,不断扩大民间文艺工作者队伍。

(6)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成体系

切实加强领导,加强部门合作,与人民宗教部门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艺综合出版、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与旅游部门共同开展生态文化保护区、特色文化村命名和文化资源开发。在旅游景点介绍具有咸丰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印刷介绍咸丰风情的画册和简介,推广手舞、地盘、卧龙、唢呐、民歌等。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组织。周末文艺& rdquo还是其他节目,继续铺开咸丰文化。配合教育部门编写全面系统的地方文化教材,在义务教育四、五年级每周开设地方文化课。

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民间文艺人才,出版一批民间文艺丛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艺品牌,开展一批特色鲜明的文艺活动。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和少数民族部门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基础,以文艺协会为纽带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形成了党和政府重视、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目前,我县正在深入实施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将采取额外措施,抓紧普查、发掘和整理,努力使民族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咸丰提供精神动力。我们相信,有一批愿意传承、善于创新的艺术家,有一个发达的社会环境,咸丰的民族文化遗产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很好的传承,咸丰的民间艺术之花将会开得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