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很大,一些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特别是一些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突出。自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交流、贫困村入户调查等方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范文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很大,一些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特别是一些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突出。自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交流、贫困村入户调查等方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吕梁山地区贫困的基本情况

(a)自然条件差。吕梁山区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02.5 mm,干旱十年,沟壑、秃顶、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无法增值,有效资源无法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增加收入致富的配套产业。

(二)农民素质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不仅是贫困的结果,也是贫困的原因。很多穷人因为贫穷而失学,因为失学而成为新一代的穷人。由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发展家庭经济的规划、技术和管理能力,外出打工的收入与非贫困家庭相比差距较大。另外,贫困户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无虞。& ldquo等等,靠,想要& rdquo依赖思想严重,一切都在等待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虽然有一部分贫困户有脱贫并不断尝试的愿望,但由于观念不清、观念不清、缺乏引导而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3)孩子上学变穷。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部分家庭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小学都有不同的班级。配套措施是集中设立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儿童在幼儿和小学阶段被迫外出上学。有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只能在有学校的镇上暂住或租房,增加了家庭负担。对于一些家庭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带孩子去城镇上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来说更是不堪重负。据调查,一个高中生每年需要花费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要10000-XX0元。一些贫困家庭经常因为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

(4)因灾害和疾病而重新陷入贫困。一方面,自给自足、依赖天气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干旱、内涝、风、雪、冰雹、霜冻、虫害和流行病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家庭中有长期患病或重大疾病的患者,不仅可以通过劳动赚取收入,而且医疗费用高,导致一些农民债务高,甚至再次陷入贫困。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a)经济和社会转型增加了估计农民收入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多种经营经济交织混杂,更难以准确调查核实农民收入。此外,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低且不稳定,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动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一些群众隐性收入难以把握。

(二)农民素质低增加了准确鉴定的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和后天弱点,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意识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严重。在面对利益之争时,很难准确认定。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差异较大,导致救助要求不同,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人要求。

(3)农村条件的复杂性增加了准确扶贫的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设的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郊区和工矿农村。第一,大选中宗派、家族势力严重,部分农村政权甚至掌握在恶势力手中,盈利时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导致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第二,随着大量中青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部分留给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实际常住人口不到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时,劳动力短缺,种植项目后期管理和保护难以到位。第三,一些农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感不强,作风不民主,对穷人的理解有偏见。他们认为精准扶贫是一种形式,扶贫可能没有兑现,导致农村干部对扶贫的动态管理不够重视。第四,准确的识别需要对村庄进行规划,对家庭进行帮助,对人进行区分。但鉴定过程缺乏硬性标准,难以说服群众。

(4)市场不可预测,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近年来,一些农产品和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难以了解市场规律,规避市场风险。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商业思维给一些农民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的帮扶力度很弱,即使一村一户搞一个产品一个行业,也因为市场开发不好,有的甚至远离市场,导致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虽然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兴办一些实体和产业,但最终由于市场原因半途而废,始终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5)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扶贫任务艰巨。受多种因素影响,贫困程度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这仍然是我们城市目前最明显的特点。XX年全市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城市,6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人)占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只有6186元,位居全省倒数第二,其中郭顶6个县有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省级贫困县,贫困程度不同,难以准确扶贫,不可能一次覆盖全部。

第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蓝县尚明乡杨寨村由郝家山、商鞅村和夏阳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人。XX年秋,岚县扶贫办安排全村推广项目50万元。面对农民贫富不均、智力差异大、脱贫信心不足、观望思维严重的现状,乡镇干部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公平正义、有序运作的精准扶贫之路。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项目。根据县扶贫办和村干部的联合调查,综合分析表明,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养猪疾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从国家角度看处于饱和状态,不适合发展。结合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当地山羊的发展。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环保理念的影响,最终决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作业确定援助对象(农民)。为了确保整个运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召开村级全体村民大会。其中30多位农民愿意耕种脱贫致富,部分农民要求平分耕种项目,然后卖掉一部分收入赚点现金应急。针对这种情况,村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拒绝第二批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个农户,决定集资300元/只买肉羊。经过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的价格更高,大部分贫困户无力支付;之后根据市场测算,决定所有自筹资金200元的农民都有资格享受救助政策。最后通过登记、筛选、集资,认定30户,筹集现金8万元。

(3)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农户讨论,认为当地山羊适宜在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圈养育肥缓慢。而西部藏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还林禁牧政策,适合蓝县气候。于是,农民代表和乡镇干部被派到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羊的价格购买了410只西部藏羊(包括10只公羊)。

(四)结合羊户实际分配。根据自筹资金的多少,支援本村& ldquo两个委员会& rdquo确定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农民最多20多个,最少4、5个。而且在青海买羊的时候,两级村干部把买的410只羊肉羊编号,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羊,很快分配到户。

(五)农民自愿综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一些养殖能力差的农户有了卖肉羊的想法。干部们发现这一现象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贸易不准出村,只能在村内贫困户之间进行;二是母羊除非正常死亡,三年内不允许屠宰食用;第三,杰羊的出售必须经过村干部的接受才能进行。最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将410只肉羊集中在16个农户手中。XX年秋至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的气候适应,母羊在XX年秋天开始产羔。

到目前为止,不仅保存完好的肉羊有410只,而且饲养了近200只羔羊。按500元/只羊的市场价,一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可观。

结合杨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农耕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 ldquo准确& rdquo这个词,旨在整个村庄帮助行业& mdash& mdash肉羊养殖,旨在帮助对象& mdash& mdash农民照顾不同的个体,满足& ldquo规划村庄,帮助家庭,区分人& rdquo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运营流程从自愿注册& mdash& mdash民主评议& mdash& mdash政策限制和严格按程序执行是扶贫的最佳做法。

四.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贫困人口数量不清、形势不明朗、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际操作,我们认为,精准扶贫应该围绕准确识别、准确援助、准确管理三个方面来进行。

(a)宣言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收入,明确收入来源,计算年度收入总账,是准确扶贫的基础。农民种田收入容易算账,打工收入直观,财产收入相对固定,经营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总结出每户的实际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比较,确定是否帮扶的依据。

(二)评价是手段。根据每个村民上一年的收入情况,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来说:以村为单位,根据每户的经济收入,结合村内贫困人口的指标数,由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在经营过程中,农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贫困户,智障残疾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失去劳动力的,重疾重灾无法翻身的。这些都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根据当地农村低保情况进行审核,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从扶贫对象中剔除。

第二类是过去一年收入低于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在政府支持下能够快速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扶贫的重点对象。根据自己的脱贫意愿,选择致富项目,最好是每个村选择一个相对普通的行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收入超过去年全省制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民。政府应该帮助这些农民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需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致富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3)政策是边界。在申报和鉴定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农民。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部门制定更加刚性的政策界限。

比如:第一,去年的收入是认定标准。二是拥有显性财产(固定不动产、门面、汽车等交通工具、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民。)都是贫困户,有经营实体,形成一定规模和实力。第三,认定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结果明显。具体认定过程应坚持以下优先条件:即优先选择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群众贫困户优先于党员贫困户;年老体弱的贫困户优先于年轻强壮的贫困户;独生子女贫困户优先于超生贫困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考虑;村里还住着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生活有困难的农民优先。第四,根据金融等部门的网上记录,可以制定一些相对刚性的限制性措施。通过以上政策措施,干部群众可以轻松把握政策界限,操作消化矛盾。

(4)宣传是关键。在代表充分酝酿、评议和鉴定的基础上,以村委会的名义张贴被鉴定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价,并第二次张榜征求意见。第二次协商后,支部、村委会和代表们共同确定了具体的扶贫目标。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三大名单的公示是保证准确认定和公正的关键。

此外,在这种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对调查人群进行划分和划分。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将农民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目标,可以减少矛盾,方便工作。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比较、公告、建档建卡等方式,完成了对贫困人口的准确认定任务。

差异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的准确性,保证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的针对性,使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行之有效,是精准援助的核心。通过多年在基层扶贫的实践,我们认为帮助家庭和区别对待人民是实现扶贫公平和正义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在准确认定贫困对象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一年度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农民;第二类是去年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农民。在具体而精确的援助过程中,要遵循设定对象、目标、政策、措施、责任的原则& ldquo五个决定。要求,使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准确无误;滴灌& rdquo给穷人,以确保项目帮助家庭达到预期目的。对于中下阶层的贫困户,由于智力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差,应该采取同伴互助,或者给他们差额& ldquo吃部分米饭& rdquo,在援助方面,适当增加财政支持的额度。但对于二等中产贫困户,由于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可以在确定救助项目或结合广大群众意愿选择合适的救助行业后,再进行推广救助。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利息补贴、提供信息、技术和服务、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等方式,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同时,要特别注意专业合作社的同步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组织水平,提高他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循序渐进是保证。鉴于吕梁山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为如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需要进行精准管理,落实帮扶责任,分批分步推进。一是在建立扶贫对象卡的基础上,各贫困县、乡、村、户要明确扶持责任领导,帮助责任人,签订限期消灭贫困地区或个体贫困户责任书,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考核奖惩。二是将贫困村救助分为两轮,第一轮XX & mdash& mdash2017年,帮助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率先脱贫;第二轮2018 & mdash& mdash2020年,我们将帮助其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家庭,以确保他们及时实现& ldquo两种担忧& rdquo& ldquo三包& rdqu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