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尽管实施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许多人负担不起低于补偿门槛的费用。以下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全文: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1:全镇有2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5302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空巢老人占......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工作报告

尽管实施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许多人负担不起低于补偿门槛的费用。以下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全文: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1:

全镇有2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3.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5302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的30%。他们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在农村的重大决策的实施。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状况不佳

这些农村老人是贫困弱势群体,大部分依靠家庭供养。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落后,他们收入微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赡养老人是中青年农民的一大负担。此外,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人涌入城市,近年来,他们带着越来越多的妻子和孩子在城市谋生。虽然中青年农民工的收入高于务农,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有限,以至于大多数老人不得不依靠劳动谋生。尤其是那些老人,又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也大多将承包的土地交给父母耕种,这无疑增加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他们应该支持自己的生活,他们真的很痛苦。

2.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自然更痛苦。尽管实施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许多人负担不起低于补偿门槛的费用。同时,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拖”病心理。一方面,他们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痛起来都吃点便宜的止痛药,隐瞒病情不说。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孩子找麻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花钱看病,治疗小病。他们总是拖延,一旦得了重病就会死去。一旦突发疾病,家里没有人会错过治疗机会,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民距离村卫生所5公里以上,去镇医院、县医院看病更不方便。患有急性疾病的老年人经常延误治疗,严重影响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是最难的

外出打工的“空巢老人”子女生活繁忙,有的一年很少回家一次,甚至几年都没有回家一次,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打电话给老人,使老人陷入孤独。万家村一组郭成全夫妇就是这样。他们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带着孩子去打工的地方上学。他们好几年都不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却天天担心儿孙的生活状况。

有些老人的孩子不出门,住的远,却因为“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很少,自然疏远。老人只能绕着自己的“空巢”走,生活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情绪无法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农村“空巢老人”除了缺乏家庭幸福外,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会活动也很差。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镇上有些村社活动室只是为了装修,活动室没有健身康复器材。合江村有50个“空巢老人”,其中20个家里连电视都没有。

有些老人担心教育他们的孩子和孙子。教育孩子是年轻父母的事。然而,由于他们的大多数孩子都在外面工作谋生,阅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双河村的老人王世清无奈地告诉我:“我的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了,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书,还要照顾吃住监护。教育孙子不仅是一项巨大的责任,也是极其令人担忧的。今天不是孙子的病,明天是孙女的尴尬和隔代教育。另外,性格孤僻,不听话,不争气。时不时还会给你添麻烦。另外,我们没有文化,帮不上忙。我真的很苦恼,我的教育不好,我害怕我的孩子会抱怨。

二、当前“空巢老人”的成因

1.经济环境差导致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物价上涨,农村经济收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近年来,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高,务农与农民工收入差距明显。此外,近年来,一些农民工成为外国老板留住人才,不愿意回国,造成空巢。

2.人口老龄化和儿童数量少导致空巢老人

70、80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明显下降,高等教育观念逐渐形成,导致农村出现大量少孩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的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倾斜,出现了“宠幼恨老”的现象。预计21世纪30、40年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60%-70%在年老时可能不和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农村独生子女父母30%在年老时可能不和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

3.家庭原因导致空巢老人

首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存在差异,所以他们选择独立生活,以避免与子女生活时的冲突和矛盾。二、孩子压力大(孩子的孩子在学习等。),而且他们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老人不愿意增加孩子的负担,选择独立生活。第三,由于住房限制等条件,他们不能和孩子住在一起。第四,孩子有条件的很少,但是养老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让老人一个人守着空巢。

4.老年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很难改变

一些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在城市买了房,愿意带着父母在身边“享受幸福”。然而,城市生活是一种与当地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许多农村老年人很难适应城市生活。城市顶层的公寓套房,相对薄弱的人际关系,让一些老人怀念起久居的农村生活。有些农村老人想和孩子住在一起,但觉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差异,所以选择回农村,以避免住在一起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愿意留在农村。所以,除了一大批在城市上班还没怎么发达的中青年父母,就连少数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中青年父母,也要在农村守着“空巢”。

3.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都会老。因此,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我们要坚持“党政领导、社会参与、全民关爱”的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让空巢老人享受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我们应该致力于经济发展,让更多的中青年农村人留在家乡,养家糊口,照顾老人。作为“农业特产之乡”,该镇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手工面”和“咸花生”传统工艺,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经济,减少富裕的农村劳动力。其次,镇上土壤肥沃,适合各种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高产、效益好的优质作物,实现规模化种植,吸引年轻人回国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养老方式是适应现代社会,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家庭支持,子女外出打工无法带来良好的经济帮助,这意味着留守空巢老人如果仅仅依靠家庭支持,将会有很大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养老模式应进一步补充,全面落实养老协议,签订《家庭养老协议》。逐步实施80岁以上老年人补贴,建立健全老年补贴制度,提高老年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低保范围,为“五保”下的老年人提供全额财政支持。完善养老院设施,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要全面覆盖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让农村老年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目前村级老年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房间、场地较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老年人的自我管理组织,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关心老年人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家庭矛盾,检查和监督他们的家庭支持,可以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和实际困难。为加强乡镇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尽快将老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为县、乡、村老龄工作格局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村级老年人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书报阅览室等。,提高空巢老人和所有农村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营造尊老爱幼氛围,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多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以组织年轻的“老年志愿服务队”,为附近的老年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和患病空巢老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未来在农村仍占主导地位。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先进敬老,谴责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子女赡养老人、照顾老人的义务得以落实。此外,还要在中小学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和个人的综合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努力,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大量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19年城市流动人口达到2.67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自呆在空巢里,大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很少有人带着孩子住在城市。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的孩子出去挣钱和父母在一起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大化瑶族自治县渡阳镇渡阳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典型的走访入户调查方法,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和社会保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典型住户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状况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进行结构性访谈,典型访谈20户。

二、基本情况

大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中游。全县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00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其中瑶族占21.95%。该县辖13个乡和3个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地带。镇政府驻在渡阳村渡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接连北景乡,西接岩滩镇和江南乡,南接白马乡和古河乡。2019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44人。它管辖7个村庄,包括都阳、吴尚、吴城、忠武、嘉城、满江和双福。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是大米和玉米,农产品加工主要包括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的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40369人,占全县60岁老人的70%,其中男性17244人,女性23125人。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其中61.7%是文盲,33%是小学文化程度,4.6%是初中文化程度,不到0.7%是高中文化程度。老年人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8%,丧失一半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7%;就经济来源而言,其中81.9%依靠子女,9.7%依靠自己,8.1%依靠社会援助。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问题分析

(1)大多数留守老人仍然需要体力劳动

孩子们出去工作改善了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他们相对收入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养活孩子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都要靠自己的劳动维持日常生活。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守老人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沉重负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资源,基本解决大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孩子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不想放弃他们的土地,所以他们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为孩子不在身边,很多繁重的农活需要雇佣,成本比较高。老人只进行日常田间管理。

(2)家庭氛围缺乏,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打工,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老人需要家庭舒适和生活照顾。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各种器官的衰弱,老年人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变成孩子,更需要孩子的照顾。所以孩子在老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孩子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几乎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难免会感到孤独。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分析,80%以上的流动儿童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已经成为老年人与子女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孩子陪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孩子不在身边,只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是让他们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生活会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生病,这几乎可以导致所有的困难:经济困难,缺乏照顾,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慢性病比例较高。农村老人基本不做体检,感觉不舒服才去看医生。如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限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重病老人的真正帮助非常有限。因为经济收入低,不就医的病例不在少数。由于消费习惯和现实的经济能力,“抗小病患重疾”仍然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他们生病的时候经常这样拖着,只有少数人去看医生。有些孩子因为工作忙或者路途遥远没有回来。他们只是打电话问问。在农村偏远的山区,发生过老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死在家中的悲剧。

四.关于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1)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农民工工资。督促各企事业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更有能力赡养老人,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确保保障收入分配到位。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人能够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公众宣传和关心老年人,例如,每年选择一个尊重和爱护老年人的模范家庭,给予家庭财政援助,给予家庭子女在就业和上学方面的优先选择权等。

(3)经济支持

1.增加农业收入,增加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地方农业丰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真正可以“下田”、“下乡”讲解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给农民以指导。这样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老年人奠定经济基础。

2.提高儿童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养老”是每个孩子的责任。目前孩子的赡养是老人养老的保障。所以,如果孩子不在身边,赡养老人的费用应该增加,尤其是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孩子,帮助孩子红白事务的老人。当然,这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来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4)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生活很重要,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生活中如何照顾老人,值得思考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力量,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弟家庭收入的增加,一些孩子更愿意花钱来保障老人的生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老年公寓、老年之家、护理之家等来引导这一进程。,让孤独的老人有地方可去,让他们不再为无助而烦恼,在生活中得到关爱,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让老人快乐地安享晚年。

(5)精神慰藉

根据我们走访的20名留守老人的情况分析,老人的心理问题相当突出,只是被政府部门和流动儿童忽视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和损失。

1.当地政府可以在乡镇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到农村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及时解决问题。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向留守老人表示慰问。受访者中,老人秦克洋生了一男一女,女儿已结婚,儿子外出打工近五年,母亲94岁,不能自理。他希望政府能做好马也河两岸的河堤,方便老人行走。黄玉林也有老年人平时爱跳广场舞,但是空间有限。希望政府能帮助他们硬化空间等等。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地增加对农村健身场所的投入,让喜欢运动的老年人有地方锻炼。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孤独感和失落感。作为孩子,你应该多花点时间回家看看父母。即使你很忙,你也应该经常打电话给你的家人说你很安全。

2.孝道的宣传也要加强。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子女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他们真正明白关心、尊重、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完善舆论监督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为。政府和村委会也应该对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诉诸法律手段解决。二是要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表彰敬老养老的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加强邻里互助的宣传。教育农民工尊重父母,时刻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送钱送东西;让老人没有后顾之忧。

(6)安全知识

很多留守老人不知道安全用火用电的常识。因此,政府应定期派工作人员到农村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年人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现行电价执行标准,让老年人真正用上“懂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应深入一些留守老人的家中,检查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结束语: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国家,留守老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人都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悲惨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我们绝不能忘记留在农村的老人,让他们也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和关爱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养老,让他们衣食无忧,疾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让他们幸福健康地度过晚年,真正感受到社会、家庭和孩子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