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一、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县域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总量不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外部影响力明显增强。以优质粮油、生猪、茶叶、烤烟、中草药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烟草、......

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县域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总量不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外部影响力明显增强。以优质粮油、生猪、茶叶、烤烟、中草药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以烟草、装备制造、化工、建材为重点在XX,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从XX的26名提升到19名;XX年,全县GDP突破50亿元,达到50.81亿元,增长13.1%,三年年均增长12.4%,增速比十五期间加快3.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三年达到30.56亿元,XX年达到13.25亿元,增长32.2%,年均增长21.27%。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72亿元,增长24%,年均增长16.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23.5%,年均增长21.4%。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7元,增长20.3%,年均增长17.5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60元,增长20.2%,年均增长18.1%。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从南郑看南郑,我们县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第一,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经济总量仍然很小。我县GDP虽然在XX年达到50.81亿元,但与全省第一的神木县相差近三倍。神木人均GDP 70349元,我们是10307元,只有神木的14.65%。神木财政总收入71.205亿元,我们10.7187亿元,仅占神木的15.53%。发展速度还是慢。在XX,全省83个县市中,有53个的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XX年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GDP增长12.8%,南郑增长13.3%,均低于全省14.4%的增长率。农民收入还是低的。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393元,占全省的90.4%。南郑农民人均纯收入XX年336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障碍依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产业骨干少,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收支矛盾突出,综合抗风险金融体系尚未形成,单一两极分化(烟草金融)现象十分突出,金融自给率仍较低,工资、运营、重点保障能力脆弱。培育和壮大集团支柱性金融资源,构建全面的抗风险金融体系迫在眉睫。第四,城市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4.9%,全省为40.6%,我县仅为33%。特别是县城人口少,规模小,难以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

第二,想法和优先事项

虽然我县的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但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从广阔的角度来看,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近一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增加公共支出,实施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二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为此,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对农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园区建设、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政策支持。随着西汉、成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宝鸡至南充铁路、西汉荣高速铁路、襄樊至天水国道、宝鸡至巴中高速、汉中机场等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南郑有望融入以Xi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以成渝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以武汉为重要节点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 为我们突破交通等瓶颈,加快信息沟通和横向经济一体化,扩大招商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第三,由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急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城乡面貌、改善民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四,我县拥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这为我们以资源为基础把握特色,以特色强的产业为依托,以产业项目为重点,以项目为发展依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特色制胜之路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第五,改革开放30年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真实期待、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第一次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障。

综合分析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当前和今后,我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xx大会、xx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机制创新为动力,继续推进“五个突破”,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面提升劳动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南郑。争取2012年:全县GDP年均增长14.7%,达到8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达到1545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3.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达到3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6%,达到56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县的经济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第一,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为重点,按照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的要求,发展壮大优质粮油、茶叶、烤烟、生猪、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蚕桑、种苗花卉、藤编、秸秆编织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进“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转变,加快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粮油产业要在平川和丘陵农区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5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万亩。沿米仓山建设9万亩生态茶产业带,在小南海、汤口、两河等13个镇建设4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以专业村和1万个养猪场发展为重点,推进家庭养殖,建设全省生猪养殖大县,年养猪175万头。中药材产业要突出骨干,加快gap生产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产业重点发展汉江、涟水、冷水河沿岸的精品蔬菜和地方特产,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发展元坝、北坝等山区的野菜和高山蔬菜,建设7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柑橘产业已沿凉山建成4万亩柑橘产业带。第二,精心培育龙头企业。要扶持壮大一批企业,选择发展势头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名牌产品。嫁接改造一批企业,把有资金实力、有科技含量、有品牌市场的企业引进到现有经营条件一般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通过注资、引进机制、引进技术等方式,使其尽快成长起来。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企业、技术院校和投资者参与农业产业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品牌战略,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资源、资金和技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第三,建立和完善支持产业化的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市支持,认真做好试点县建设,高标准建设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纪人,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2.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培育县域经济主导力量。坚定不移走县域工业化道路,抓好卷烟、装备制造、建材、矿冶、农产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加快中小企业示范县建设,培育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实现工业经济的扩张、质量提升、水平提升和效益提升。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5%左右,力争到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努力培育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由XX年的34家增加到70家。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围绕“两园两区一区”(即凉山建材产业园、北坝矿冶产业园、曹艳机电设备产业集群、阳春农产品加工集群、大和坎-阳春涟水流域中药种植提取加工产业带),科学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园区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搞好工业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硬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催生新的产业集群。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市场化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发展。二是狠抓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行业优势明显、代表性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企业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对重点企业实行上市保护制度。建立重点工业项目联动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加强重点工业项目规划、示范、审批(核准)和建设,确保工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实施“330工程”(培育30家骨干企业、30家科技企业和30家成长型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第四,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管理,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形成权责分明、运行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改变企业产权单一、管理落后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重组、改制和改造。

3.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县域经济有效载体。一是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重点突破,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到2012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撑、以集镇为基础的全县城乡一体化框架,县城、建制镇、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率达到35.4%,城镇人口达到19.6万人,力争使全县城镇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陕南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搞好县城建设。依托我县毗邻汉中市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汉中实施“双百”城市规划、加快“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城市重心南移的好机遇。按照“相互呼应、功能对接、产业互补、融合”的原则,重点发展建设汉南大道和大河坎东区,进一步扩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即将开工的西汉高速、保八高速,以及沿汉宁高速、二南高速、汉通高速的城市带建设。水笙镇、梁山镇、阳春镇、高泰镇、辛集镇、元坝镇被确定为县域北部一级镇发展轴线,梁山镇、辛集镇、水笙镇被积极申报为全省100个重点镇扶持范围;黄冠镇、青树镇、牟家坝镇和北坝镇被确定为县城南部一级城市发展轴线带;涟水镇、歇水镇、红庙镇是县城西部二级镇的发展轴线;小南海镇、法真镇和响水镇是县城南部二级镇的发展轴线;到2012年,胡家营乡和西深坝乡将发展成为建制镇。第四,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大规划投入,启动县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结合汉中“双百”城市规划,修订县城总体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XX年底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镇规划修编,XX年底前完成12个乡镇规划编制,2012年完成县城村庄规划。

4.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第一,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打造汉中休闲旅游目的地”和“秦巴天府云水汉中”旅游品牌,按照“山水、南郑、诗画家园”主题形象,认真实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发展黎平、天寒水城旅游区,加快黎平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工程。加快田汉水城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抓紧开发小南海、龙岗庙等宗教、历史文化景区,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结合“和谐城乡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加快青树、红庙、黄冠、元坝、小南海等重点旅游城镇建设,转变城市特色,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建设,全力打造旅游名镇。加大农村旅游景点开发力度,大力支持农家乐发展。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二是扩大旅游宣传和营销。以演唱《黎平》、《天寒水城》为重点,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宣传模式,通过定期“两个节日一次会议”、宣传板、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方式,提升南郑的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打造“山水南郑、诗画家园”的良好旅游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互动、共同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坚持旅游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在旅游开发中实行所有权、经营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鼓励国有、集体和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或其他经营方式投资开发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2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53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2.1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第一,培育和加强私科。围绕放宽准入领域、精简审批项目、落实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建设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建筑与房地产、第三产业服务、机械加工六大产业体系四个环节,大力发展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第二,鼓励所有人创业。放宽对企业名称、投资主体、经营范围、投资期限、投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和投资比例的限制;完善小额信贷、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服务等创业服务。积极培育企业家,适当放宽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群众以任何形式和规模自主创业,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第三,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功人员。加快政策性、商业性和民间互助信用担保机构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到2012年,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5%;营业总收入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5%;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三.措施与对策

第一,优化开发环境。着力打造汉中最具优势的投资环境,大力营造透明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执法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功能齐全的生活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抓紧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的规划、包装和推广力度,以优越的项目、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激发各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加强招商后续工作的实施,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

第三,加大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每年向县财政投入600万元,用于发展猪、茶、中草药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要加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财力建设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和财政收入作为考核部门和乡镇的重要指标,对年终完成任务的部门或乡镇进行奖励。

第四,提高金融安全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工业金融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经济的资本投入,帮助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和融资产品。

第五,坚持科教兴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教育全面发展。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工农业和劳务输出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注重培养和开发县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拓宽人才获取和引进渠道,形成人才招聘和就业的良性机制。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注重培育和保护农村科技大户。设立县人才奖励基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人才。建立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县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以上。

第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狠抓干部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驾驭市场经济、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选拔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各级党政组织,注重选拔熟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和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促进南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对《南郑县处级干部管理条例》和县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考核,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实施科学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有创新的给予表彰奖励,特别突出的给予提拔重用。定期研究判断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时研究解决领导班子运行中的问题。建立经济发展检查制度,每年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CPPCC委员对各乡镇、县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通过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鼓励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