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发挥乡镇党委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农村税费改革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思考,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乡镇党委的主导作用。1.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镇两级的债务和财政差距,使乡镇组织运行更加......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党委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农村税费改革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思考,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乡镇党委的主导作用。1.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镇两级的债务和财政差距,使乡镇组织运行更加困难,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近年来# #镇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工商税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缓解了农业税改革后乡镇两级的债务负担和财政缺口。但由于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收入比农业税改革前减少130万元,上级增加转移支付约90万元,减少约40万元),全镇14个行政村停止征收保留村集体收入约25万元。收入的减少,减少了原本用于投资乡镇集体公益事业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一些村财“空壳”的村拖欠村干部误工补贴的情况将更加严重。农业税改革不仅对乡镇财政收入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1.农村党建经费短缺,党建工作萎缩。由于收入减少,特别是收支差距较大的乡镇,需要上级部门划拨转移支付资金来弥补缺口,以维持各项任务的运行。基层部门往往在公共管理上保证“硬件”支出,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减少“软件”支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足,素质低下。特别是村支部被资金短缺捆住了手脚,想出了办法,却走不出步骤,用心做事却没钱给干事,党支部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2.干部们交叉兼职,他们厌倦了应付效率的下降。农业税改革要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财政支持人员的减少。乡镇干部往往不止一份工作。有的干部在疲于应付,有的则处于应付状态。在村干部方面,转岗支付的乡长工资远远少于行政村的实际干部人数,实际工资低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3.干部们从催粮事务中解脱出来,却没有办法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农业税改革前,催粮催钱是乡镇干部最重要的任务,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公权力”。干部和农民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简单,方法单一。农业税改革后,等于切断了干部在这方面行使“权力”的渠道。在这个过渡时期,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工作手段弱化,表现为不使用法律手段,不使用行政手段,不使用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不起作用。如何开展农村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4.一些农民对相应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认识模糊,难以落实农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农业税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基本上不用交税了。一些农民模糊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一,他们有互相依赖的想法;第二,他们不愿意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对集体公益事业无动于衷,就会对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资源开发和征地补偿漫天要价,甚至引发集体上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2.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者”,是各种农村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发挥好“龙头”作用,就等于捏着农村的“牛鼻子”,有了做好农村工作的坚实基础。1、创新思路,突出加快发展主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改革税费,还要加快经济发展。在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建设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认清问题,即不能把税费改革作为缓和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法宝。即使实现了“零负担”,如果群众收入不积极增长,经济不真正发展,一年之内不能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还是会不满的。只有把税费改革带来的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坚持发展主题,把发展放在首位,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必由之路。第二,思维的问题。# Town是个郊区小镇。在解决发展思路问题时,牢牢把握自己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一是大力发展城郊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为城市居民服务;二是建设工业园区,主动承接城市产业“回城入园”战略梯度转移,发展壮大第二产业;第三,依托旅游区,发展与旅游配套的小吃和农产品流通,扩大小城镇建设,激活第三产业。近年来,通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农业税改革后,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镇收支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三是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平原、半高山、高山不同海拔地区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每个村庄的经济发展:一是对于国家和省级旅游区沿线的村庄,主要方向是服务与城市居民旅游区相匹配的“短、平、快”产品,形成绿色农业产业带。第二,在海拔400米到700米的村庄重点发展山地优质果业。第三,对于海拔700米至1100米的自然村,发展反季节蔬菜、桃子、中草药等耐寒作物,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园,特别注重发展有机茶种植和高山生态旅游配套项目,促进农业和旅游业优势互补,提升高山村经济发展潜力。2.创新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乡镇党政之间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职责权限,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以抓班子、领班子为党委第一要务,切实解决税费改革后基层干部的“三难”。一是完善选拔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选拔难”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改革,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方法,选拔懂管理、善管理、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级班子。特别是,有必要通过民主竞争和择优机制选择和匹配强有力的村支部

秘书。完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经济能人”三支队伍建设,有目的地引导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工作人员组建农村主导经济实体,对村干部后备人才给予相应优惠政策。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管理体制的变化,要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完善其他群体组织,确保基层组织能够及时发现优秀人才,重点帮助和培养。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困难”问题。基层干部难,有客观环境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造优良环境,一步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原因,比如工作简单粗暴,方法单一,不懂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针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利用各级党校的岗位轮训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政府支付,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能力。要选一批村骨干去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学习。要加大典型的培育力度,选拔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干部,用好自己的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的作用。要加强经常性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利用农村“xxxx”学习教学活动建立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难留”问题。适当考虑政治待遇,建议恢复从优秀村骨干中直接选拔乡镇干部的制度,让村骨干有个先机。经济待遇要有必要的保障。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增加各级村干部误工补贴的转移支付,充分分配村干部工资,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3.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乡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是否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有扎实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基层干部要从农业税改革前催粮催钱的“收税人”转变为税费改革后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服务员”。第一,转变工作作风。新形势下,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过去那种“干部说了算,群众埋头工作”的领导方式已经没有用了。基层组织必须遵循“一案一议”的原则,由村民民主决策,改变过去直接管理、组织推进的领导方式,从“做人民的主人”转变为“做人民的主人”,把广大干部和各界人民的思想和精力集中在思想上。基层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乡镇党委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头示范,带头抓落实,做好实事。 二是强化服务,完善服务网络。第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利益不是小事的观念,明确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群众。乡镇干部必须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问题,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要细化责任,让干部下到基层干实事。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实行绩效考核和奖惩。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和福利待遇,让基层干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乡镇党委要根据群众需求,调整服务方向,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支持和配合派遣干部到村工作,完善干部夜访村籍制度,杜绝过去“一刀切”、“一刀切”的做法。要探索“支部+协会”和相对落后村改造等帮扶新途径,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言传身教、政策引导、经济规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搞好农村工作。并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从而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四是善于协调实施,努力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主动承上启下,针对乡镇政府有责无权、职能弱化的现实,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明晰权责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农村社会保障防控机制、农村精神文明、文化卫生、基层设施建设等投入机制, 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形成全社会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合力,全面推进农村三大文明建设。 (作者是# #区# #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