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整体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区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调查总结如下:第一,近年来,农村基层......

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整体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围绕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这一主题,对我区部分乡镇进行了调查。调查总结如下:

第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群体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区委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要求,按照农村& ldquo三个有& rdquo目标,带& ldquo夯实基础,夯实基础& rdquo作为载体,它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各乡镇领导班子完整,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村两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前有13名入选干部是村(社区)的乡镇党委第一书记或副书记(其中省市级入选干部3名,区级入选干部10名)。干部知识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各乡镇机关干部大专文化程度达到90%,45岁以下的占75%以上。特别是两个村委会换届后,村干部的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收入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建立了以待遇稳定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队伍。Trinity & rdquo激励和保障机制,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按照分级负责、普遍轮训的原则,通过定期上课和走访,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培训。重视党员建设,所有党委成员都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联系点,所有乡镇都建立了直接管理党员基本情况的账户。发展党员工作正常开展,每个村两年内达到发展一名以上党员,培养三名以上积极分子入党的要求。

2.完善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党建第一责任人制度基本落实。各乡镇都能很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党员大会、党的选举、党的组织机构等;三节课一节课。,党内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组织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培训等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大多数村庄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村委会民主管理、关系协调、运行有序的村庄工作机制。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制度全面实施,重大事项基本实现& ldquo一个案例,一次讨论& rdquo。

3.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了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区委、区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城郊农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近年来,永强、伊美、永清、万里、鸿翔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相继建成。第二,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专项行动,规划并申请了以海口为主的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目前规划审查已经通过,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海口临港生态工业园、十里印刷包装产业园、五里国家创业园、山口工业园等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推进,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素质。

At & other三级联合创作& rdquo活动,全面实施& ldquo双向承诺& rdquo制度,所有在职的乡、村党组织的党员都实行

& ldquo双向承诺& rdquo。& ldquo双修双带& rdquo先锋工程得到有效实施,三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和明显带动作用的示范基地。各乡镇基本建立了服务全民的代理中心和站(点)。广泛开展失业党员定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各乡镇基本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员均获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在职党员与离任流动党员之间建立结对承诺服务制度。

二、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几年来,虽然全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分析形势,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基层党组织需要加强领导和服务作用,而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来看,一些基层干部的传统观念不适应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从政治素质来看,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和素质来看,少数同志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不适合承担繁重的任务;从工作作风质量来看,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格格不入。

(二)农村经济薄弱村改造的艰巨性与农民共同富裕愿望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ldquo有人做事,有钱做事是必须的& rdquo。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办实事,谋利益,才能真正确立核心领导地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然而,目前我们地区仍有许多经济薄弱的村庄。因为集体经济比较穷,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做不到,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三)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传统党建方式相冲突。目前,一些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还不够了解,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些已经习惯了。单身一号& rdquo党建抓党建的现象还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形式简单,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党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有& ldquo三重轻& rdquo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不仅影响对党建工作的正确评价,而且容易导致工作定位的错误。

(4)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与农村党建工作更高要求的矛盾。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不仅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市场经济也对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文化水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少数富农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都对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近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相对弱化的趋势。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够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党员干部在传达上级指示方面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折扣& rdquo,结果是群众& ldquo他们中有一半人不明白& rdquo& ldquo你所理解的有一半不能做& rdquo& ldquo能做的事有一半没有效果。。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 ldquo三个缺点& rdquo:一是农村改革发展势头迅猛,干部和思想准备不足;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挑战不足,相应措施跟不上、不配套;第三,少数基层干部& ldquo用双手抓住& rdquo农村党建质量不足,削弱了党的领导,导致& ldquo两张皮肤& rdquo现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从近年来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第一,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大局中,首先要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从大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经济建设和党建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基层党组织打得好,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发展得快。相反,有些地方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没有战斗力,缺乏一个好的领导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缺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办法。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强,一强一百强;党员干部发挥好作用,一个好;集体经济有钱,一个有钱,一百个有钱。因此,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建设和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这是做好农村工作、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第二,在农村党建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党建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服务与服务的关系不可逆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不可替代。然而,这种& ldquo服从& rdquo既不是被动适应,也不是被动服务。不能理解为党的建设只是被动地围绕经济工作进行。如果农村党建工作停留在被动适应,那么党建工作不好,经济工作也不好。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一是政治控制的导向。& ldquo三农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不懂& ldquo三农;是无能表现,不重视& ldquo三农;是政治无意识的表现。农村党建首先要保证党的政策和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保证农村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第二,思想宣传和鼓励。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结合实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把各级党委确定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三,组织保障。要建设一支政治稳定、素质过硬、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选拔一批能为经济建设艰苦奋斗的干部队伍。四是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关系,以良好的党风带来良好的政治风貌和民俗风情,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稳定向上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第三,在农村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上,必须把握党建工作的导向。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指导思想很明确。但是,归根结底,党建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来实现。基于这种认识,衡量党建工作的效果,必须坚持三个方面:一是要看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中是否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是否在市场经济中树立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第二,要看党的建设有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没有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有没有改善;第三,要看各级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是否调动和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在实践中坚持这样的检查标准,我们就会把握正确的方向,党的建设工作就会有自己的基石,就会卓有成效。

(二)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牢固建立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增强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能为群众办很多实事,群众就会听,一切工作就会有活力,带领群众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就大有可为。

一是把握方向,确定现实的发展路径。无论是区、乡、村,只要从群众想做的事情出发,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出发,从明确的发展道路出发,就能做到跟随人心、凝聚人心、成就& ldquo在你富有的时候取得进步。的目的。这样,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是突出重点,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发展模式。旗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些开发前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有能力的经济可以有效地带动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其基本做法是在区、乡、村三级树立典型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区内有乡镇为典型,有乡镇为典型,有能人特别是党员为典型。这些典型例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典型,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典型。这些典型的例子不仅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各级组织的赞扬,也得到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说教。因此,基层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典型的引导作用,不仅要宣传和推广现有的模式,还要建立新的模式。

(三)以最高领导为核心,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在农村,要通过一批基层党支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全体党员和群众中去,引导他们行动起来。其中,支部书记的作用最大。书记是农村党支部的核心,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力的关键,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导者。从上半年村级班子选举可以看出,村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地方,群众信任度高的地方,选举工作就会顺利进行;相反,大选将很难顺利进行。所以要选对人选,配强团队,把真正& ldquo可靠且有能力。村级领导班子的人选,尤其是裴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要着眼于村级班子的长远建设,抓好青年农民后备干部的培养和优秀青年农民党员的发展,通过增强班组长把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四)以加强激励和保障为重点,充分激发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建立村干部薪酬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由区民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村人员编制数进行审批。在批准的编制数内,对村干部的报酬实行补贴制度,对村干部的报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适当补贴,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第二,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将村(社区)干部纳入公开选举范围。每年安排一定的乡镇公务员指标和全额资助事业干部编制指标,有针对性地招收优秀村干部。其中,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可以作为本乡副处级干部的候选人。同时,全面落实基层党员干部& ldquo质量改进项目& rdquo,定期推荐选拔优秀青年村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继续执行& ldquo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探索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创建& ldquo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地区& rdquo活动。通过评比,在村党支部之间形成相互赶超的竞争态势,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帮扶机制。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推荐,定期选择一批协调帮扶能力强的职能部门和经济条件困难、工作基础薄弱的村、区机关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根据& other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发展,和谐共建& rdquo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鼓励政府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有效解决一些突出矛盾或关键问题,结对帮扶成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于队伍。所以,建一个& ldquo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工作得力,作风优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很重要。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安排上,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让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切实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针对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年龄、思想老化、能力弱化等问题,应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