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实行重工业抑农、农业补工业的发展战略,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不足的特定历史条件......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调查报告统计

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实行重工业抑农、农业补工业的发展战略,是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不足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只能走剥夺农业、长期使用工农产品的道路。剪刀差“低价买农产品,高价卖工业品,积累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同时,采取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进城,形成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距迅速扩大。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工业化体系建立后,重工业抑制农业、农业补充工人的政策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调整,而是采取了掠夺农村和农民的新形式。比如在城镇发展中,农村建设用地被低价征用。改革开放20年来,农民通过廉价占领上地资源,每年被剥夺收入几千亿元。xx年,城市各级政府在上地一级市场盈利1318亿元,企业在上地二级市场盈利7178亿元。剥夺农民征用上地收入远远超过过去。剪刀。直到xx年,国家才陆续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而粮食价格的回升有所上升,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

2.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客观经济规律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价值规律的结果。在生产领域,在众多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生产的商品满足了社会必要的工作时间,并能获得正常的利润;如果它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致富;他们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的工作时间,所以他们无法获得正常的利润,甚至亏损破产,变得贫穷。在流通领域,如果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获得超额利润;如果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如果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他们的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不会得到正常的利润,甚至会赔钱或破产,变穷。价值规律在优胜劣汰中的作用必然会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分化产生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的结果。所以按劳分配规律下会出现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的结果。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通过无偿占用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用劳动者的劳动,从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适当地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们在强调效率第一的同时,连公平都不重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忽视公平”。

4.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制度并存、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型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制度和政策因素是:(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2)不同地区、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政策差异造成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使该地区最早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先富起来。(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收入比公有制企业的员工高得多。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拉大,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积累了大量财富。(4)市场机制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部分领域和行业仍存在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行业,垄断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调整

,导致了部门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5)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合并,部分国有企业破产,导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贫困化。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人通过国企改革致富。在国企改革中,一般员工与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5.分配制度不合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是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从分配的角度来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初次分配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进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大:一是结构调整中长期行业和短期行业利益分配失衡。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期与短期并存的局面。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利益分配不平衡。第三,一般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科技水平高、文化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技水平低、文化水平落后的农村。这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1.个人收入差距扩大了

基尼系数是公认的衡量贫富差距是否合适的基准。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是合理的;0.4的值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高于0.5的值表明收入差距非常大;0.6被设置为极化的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7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基尼系数在0.21-0.24之间,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在0.16-0.18之间,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基本呈现出平均主义的态势。1998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455,xx为0.4577,xx为0.4680。以上数据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超过了90年代高收入国家0.338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世界上其他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处在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阶段。

2.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个人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1978年到xx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095元,增长23.0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9798元,增长28.56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别是1978年的5.82倍和6.19倍。缩小的阶段。在此期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1978年缩小了2.56倍

比1984年小1.82倍,小了近30%。

第一阶段(1984-xx)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阶段。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生产力逐渐下降,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198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6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31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82倍;xx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7倍。

第三阶段(xx-xx)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先后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甚至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粮价回升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年收入比是3.27倍,到xx年下降到3.21倍,到xx年进一步下降到3.17倍。但这些政策措施实施后,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的难度会更大,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有可能拉大。

3.地区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衡量地区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均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85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五个省(市、区)分别是西藏、青海、甘宜苏、上海、北京,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1967元、1664元、1345元、1344元、1343元。收入最低的五个省是四川、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工人平均工资依次为1035元、1027元、997元、966元、950元。工资最高省份的工人平均工资是最低省份的2.07倍(中国统计年鉴,1986)o

1997年城镇居民年收入最高,五省(市、区)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广东、浙江。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11425元、11019元、10098元、9698元、8386元;收入最低的五个省(区)是贵州、陕西、内蒙古、江西、黑龙江。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5206元、5184元、5124元、5089元和4889元。工资最高省份的工人平均工资是最低省份的2.60倍(中国统计年鉴,xx)。

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来看,中国不同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扩大。综合考虑各种收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工资外收入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比例

统计数据显示的数字要大得多。

4.行业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各行业收入差距,1978年收入最大的是电、气、水供应,平均年薪850元

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年均工资470元,最高的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81倍;1985年,收入最高的是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平均工资为1275元。收入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年均工资878元,最高的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45倍。行业差距缩小,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收入水平。然而,1985年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到xx年,收入最高的金融业年平均工资为31080元,而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仅为8295元,比1985年高1.45倍,扩大到3.75倍。这里也不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果考虑工资以外的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最低行业的3.75倍,这种扩张趋势正在逐渐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