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支农投资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内容摘要:一、县级政府支农投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政府支农投资主要是指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本投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加大了对基层“三农”的帮助力度。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我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援助。据不完全统计,在xx-xx年,......

县政府支农投资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县级政府支农投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政府支农投资主要是指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建设性资本投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加大了对基层“三农”的帮助力度。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我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援助。据不完全统计,在xx-xx年,中央、省、市政府及部门共拨款2.5亿元用于我县涉农生产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债投资和水利建设基金)约3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水利、农林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基金约3000万元,重点在农田水利基础上改造中低产田;三是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约700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四,农业发展资金(包括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和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约4000万元。

此外,近年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安排了其他专项投资,支持我县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金额约为8000万元。

我县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对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在XX年和XX年,上级政府和部门就拨款3670万元用于我县移民扶贫,使1.1万多贫困人口告别了生活条件较差的深山老区和库区,搬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移民村进行安置,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县支农投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部门太多,整体协调困难

据调查,我县有发改委、财政、科技、扶贫、农林、水利、国土、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等10多个部门直接配置和管理支农投资。管理部门多,导致管理层次和环节多。存在部门互相争斗、缺乏通风、职责不清等现象。一些相关项目合作不够,影响力不够

2.上级计划发布方式不同,项目管理方式多样

目前,支农投资基本上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管理的。主管部门在安排一些支农投资时,往往是从部门角度考虑。此外,由于缺乏沟通,他们不仅在项目的建设内容上缺乏合作,而且在规划和管理要求上也不一致。在下达的投资计划中,既有财政直接下达的乡镇,也有财政先下达给行业部门,再由行业部门下达,由财政局和相关部门共同下达的乡镇。在投资管理方法上,不同的部门有各自的管理方法和要求,甚至对于同一类项目,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在资金分配上,不同来源的资金分配渠道也不一致。如果财政部门直接拨款,有些地方反映资金到位慢;至于行业部门按规定分配资金,有些资金在部门内部运行,容易造成资金沉淀,难以监管。

3.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农业项目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单笔投资规模小。有的部门在安排支农投资时撒“辣椒面”,人为造成项目多,资金使用分散。有些基金甚至被用作经理的费用。政府给农民打工的钱变成了部门给老百姓支农的钱,投资效益大打折扣。据调查,在XX,上级下拨了20多个项目,100多个项目支持我县农业。在这些项目中,48%投资不到10万元,29%投资10-50万元,17%投资50多万元,6%投资100多万元,有的项目只安排了几千元。

4.项目交叉重复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和重复。此外,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能力低,使得很多项目通过不同渠道反复申报。受不同管理方法和各部门要求的影响,许多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上造成混乱。很多项目虽然有很多领导表态,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治标不治本”,导致项目半途而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整合县级政府农业投资的基本思路

为了充分发挥县政府支农投资的效益,有效解决支农投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建立稳定的支农投资增长机制,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势在必行。提出了以下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整合政府支农投资,必须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着力构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为契机,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明确权责分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逐步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协调高效、科学公平、透明的政府投资机制

2.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要围绕国家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阶段性发展目标,根据项目类型和建设内容制定和完善发展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确定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充分发挥规划在支农投资安排中的导向作用,加强多渠道支农投资安排的统筹协调。

——分工明确,权责一致。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支持农业投资方面的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措施,减少权力重叠,区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形成分工明确、权责统一、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合的重点是各类支农投资,特别是各类农田建设改造投资、生态建设投资和小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先易后难,稳步前进。政府支农投资一体化涉及部门间的职责分工和各种利益的重大调整,与投资体制、财政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看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要充分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具体操作上,目前应从最能达成共识、最容易取得成效的方面入手,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为完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条件。

3.整合目标

政府投资支农的整合要结合距离,分步实施,统筹规划。在保持各类支农投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合作、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的思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各类支农投入的统筹协调和相互衔接。

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问题,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增长机制,提高政府农业投资宏观调控能力和效率。

第三,整合县政府投资农业的具体意见

1.成立涉农投资领导小组,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为了更好地整合支农投资,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建议成立“秀水县农业投资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分管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和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涉农项目的编制、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统一审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县发改委,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

2.制定和完善综合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和协调作用

建议修水县各涉农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重大建设项目。县涉农投资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县级综合开发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逐步统筹安排今后各种渠道的农业投入和项目的编制实施,避免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偏差性和照顾性。

3、规范项目管理程序,严格项目管理措施

统一和规范涉农项目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上级拨付的一切支农投资由县财政管理,县财政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拨付项目资金。项目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不得擅自改变施工地点和施工内容。确需调整项目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报涉农投资领导小组审批。

4.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项目监管

县涉农项目领导小组应负责项目协调和沟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规划和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项目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应建立专账,并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项目支出,禁止与项目建设无关的支出,不得随意突破项目资金预算,以免影响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5.创新支农投资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参与涉农建设

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支农的导向作用,改变目前政府投资支农单一、直接、无偿的状况,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等各种经济部门从事农业建设。积极探索小项目实施“以奖促投”的有效途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明确产权责任,加强建设后管理和保护,解决产权不清、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支农投资效益。